中文名称:新财经杂志
刊物语言:中文
刊物规格:A4
主管单位: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
主办单位: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
创刊时间:2000
出版周期:月刊
国内刊号:11-4459/F
国际刊号:1009-4202
邮发代号:2-721
刊物定价:1352.00元/年
出版地:北京
时间:2025-08-01 11:03:58
在学术研究的漫漫征途中,论文写作是每位学者展示研究成果、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途径。而论文摘要,作为论文的“门面”和“精华浓缩”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它就像是一张精美的名片,能够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,决定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深入阅读全文。然而,在实际的论文摘要写作过程中,却存在着诸多容易被忽视的误区,稍有不慎,就可能让学者们之前的辛勤努力大打折扣,甚至功亏一篑。接下来,我们就详细剖析一下论文摘要写作中常见的五大误区。
摘要是对一篇论文的高度概括与凝练,它宛如一座精巧的桥梁,连接着论文的丰富内容与读者的求知渴望。其核心要求是做到言简意赅,以最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,让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论文的关键要点。然而,在实际写作中,部分作者对摘要的真正内涵存在误解或理解不够透彻,导致摘要呈现效果不佳。
有些作者将摘要写得过于简略,内容笼统空洞,信息含量严重不足。这样的摘要就像是一幅没有细节的简笔画,读者难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,无法有效传达论文的研究内容,更难以展示其学术价值。例如,在一篇关于新型材料研究的论文摘要中,仅仅简单地提及“本研究对新型材料进行了探索”,却没有说明新型材料的特性、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应用前景等关键信息,这样的摘要显然无法吸引读者的兴趣。
而另一些作者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,摘要篇幅过长,内容繁冗复杂。他们试图在摘要中涵盖论文的所有细节,结果却使得摘要失去了重点,不能精准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。就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时,事无巨细地描述每一个场景,反而让听众迷失在繁琐的细节中,无法把握故事的主线。比如,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研究的论文摘要,详细描述了事件发生的每一个时间节点、参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对话,却忽略了事件的核心影响和历史意义,这样的摘要不仅让读者感到疲惫,也无法达到摘要应有的效果。
通常情况下,摘要的内容应涵盖研究目的、研究对象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、所得结论以及结论的适用范围等六个方面。这六个方面就像是摘要的六根支柱,共同支撑起摘要的完整结构。研究目的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意图;研究对象界定了研究的范围和边界;研究方法说明了获取研究结果的途径和手段;研究结果是论文研究的核心产出;所得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升华;结论的适用范围则指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。
摘要的字数一般控制在100 - 300词以内,具体字数可参考目标期刊已发表论文的摘要。这是因为过长的摘要会让读者产生阅读压力,而过短的摘要则可能无法完整呈现论文的关键信息。要知道,摘要往往是文章被阅读最多的部分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读者通常会在浏览摘要后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正文。只有将摘要写得足够精彩,能够准确、清晰地传达论文的核心观点,读者才会产生继续阅读正文的意愿,否则,论文可能会被淹没在众多的学术文献中,无人问津。
在摘要写作中,不少作者存在一个常见问题:一开头就使用诸如“本文”“本研究”“笔者”等缺乏实际意义的词语。这种现象在论文摘要中极为普遍,多年来,这些词语在摘要中频繁出现,仿佛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。然而,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、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。
摘要的目的是以客观、中立的态度呈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,而“本文”“笔者”等字眼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,在摘要中使用实属画蛇添足。毕竟,摘要本身就是要反映这篇论文的观点,读者在阅读摘要时自然明白所讨论的内容是针对该论文的,无需再特别注明“本文”;而论文的观点自然就是作者本人的,也无需再用“笔者”来强调。例如,将“本文通过对XX现象的研究”改为“对XX现象的研究”,既简洁明了,又符合摘要的客观性要求。
经常有作者在摘要中用“浅析”“一点尝试”“较为肤浅的看法”等表示谦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研究。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,它体现了作者的谦逊态度和对学术的敬畏之心。然而,在学术论文摘要这个特定的语境中,过度使用此类谦语,却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。
这些谦语会给人一种缺乏自信的感觉,让读者认为作者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够肯定,从而怀疑论文的质量和价值。在学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读者更希望看到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,能够清晰地阐述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意义。如果摘要中充满了谦语,读者可能会认为该论文缺乏深度和实用性,从而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。例如,将“本文对XX问题进行了浅析”改为“本文对XX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”,更能体现作者对研究的自信和对论文价值的肯定。
摘要语言表述过于夸张的情况也屡见不鲜,例如出现“国内首创”“填补了空白”“首次报道了”等夸大性评价。这类表述是学术论文中必须坚决避免的,它们就像是一把双刃剑,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,但从长远来看,却会对论文的学术声誉造成损害。
这类评价不宜由作者自己来表述,否则会给人自吹自擂的嫌疑。在学术领域,研究成果的价值应该通过客观的数据、严谨的论证和广泛的认可来体现,而不是靠作者自己的夸大宣传。同时,过度夸张的表述也能反映出作者学术作风不够严谨、不够谦虚。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学者,应该用扎实的研究成果和客观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。论文的学术价值,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来鉴定,而不是作者自己在原文中自我标榜。例如,如果一项研究成果确实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,可以通过引用权威专家的评价或者相关领域的认可来体现,而不是在摘要中直接宣称“填补了空白”。
部分作者由于自身写作风格的影响,在撰写摘要时,过多地使用抒情式语言,如疑问句、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。然而,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,摘要必须以严肃、客观、公正的态度反映论文的观点,彰显其学术性。
疑问句通常用于引发读者的思考,但在摘要中使用疑问句会使摘要的重点不突出,让读者难以快速把握论文的核心观点。感叹句则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,与摘要的客观性要求相悖。文学描写性语言虽然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,但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却显得格格不入,因为它无法准确、清晰地传达研究的信息。因此,摘要与散文有着本质的区别,不能进行描写或抒情。例如,在一篇关于科学研究论文的摘要中,使用“多么惊人的发现啊!”这样的感叹句是不合适的,应该用客观的语言描述发现的内容和意义。
在摘要的研究方法部分,需要使用过去式,这是因为研究方法是在论文写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工作,使用过去式能够准确反映研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。然而,有些摘要并未注意到这一点,导致时态使用错误。
时态使用错误不仅会影响摘要的语言准确性,还可能让读者对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。例如,在描述实验过程时,如果使用现在时,会让读者觉得实验还在进行中,无法确定研究结果的可靠性。因此,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要特别注意时态的正确使用,确保摘要的语言表达准确无误。
将论文中的小标题逐一罗列到摘要中,误把论文摘要当作提纲,这是大多数作者在摘要撰写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。摘要和提纲虽然都与论文的内容相关,但它们在写作目的和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。
摘要应该是对论文内容的浓缩与提炼,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,将论文中最精华的部分汇聚在一起,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给读者。从写作目的来看,摘要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客观呈现论文的观点或创新点,方便读者判断是否有必要进一步阅读原文。读者在阅读摘要时,希望能够快速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和独特贡献,从而决定是否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全文。
而提要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、社会作用与价值等,起到提示、推荐的作用。提要更像是一个详细的目录,它会对论文的各个部分进行简要介绍,让读者对论文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。因此,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要明确摘要与提要的区别,避免将摘要写成提纲,确保摘要能够准确、精炼地传达论文的核心信息。
一般来说,摘要中会对研究背景进行简单介绍,通过铺垫研究背景,为下文突出该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等做好铺垫。研究背景就像是论文研究的土壤,它为研究提供了生长的环境和条件。了解研究背景,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
然而,有些同学在撰写摘要时,完全不写研究背景,直接介绍研究工作。这样的摘要就像是一座没有根基的建筑,读者不清楚研究工作中的未知内容是什么,无法理解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。例如,在一篇关于新型疾病治疗方法的论文摘要中,如果没有介绍该疾病的流行情况、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等研究背景,读者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,以及这项研究的意义何在。
如果背景介绍篇幅过长,会挤占对研究其他内容的介绍空间,很容易导致摘要整体字数过多。摘要的篇幅有限,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传达尽可能多的关键信息。如果背景介绍过于冗长,就会使摘要失去重点,让读者感到繁琐和枯燥。
例如,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研究的论文摘要中,如果详细描述了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、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等,而忽略了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等核心内容的介绍,那么读者在阅读摘要后,仍然无法了解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。因此,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要合理控制背景介绍的篇幅,突出重点内容,确保摘要的简洁性和有效性。
有些作者在摘要中虽然提到了整体的研究背景,但缺乏对某种重要要素的功能介绍等,导致背景介绍不够全面。研究背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包含多个要素和方面。如果只介绍部分背景信息,而忽略了其他重要要素,就会使读者对研究背景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。
例如,在一篇关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论文摘要中,提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等背景信息,但却没有介绍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等重要要素,那么读者就无法全面了解该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背景和挑战。因此,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要对研究背景进行全面、深入的介绍,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。
有些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将重心放在论文的研究部分,却忽略了突出研究的创新点。创新点在论文中至关重要,它体现了论文的价值、独特之处以及研究的意义所在,是吸引期刊编辑、审稿人和读者关注论文和研究的关键因素。
在当今学术竞争激烈的时代,每天都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。如果一篇论文没有突出的创新点,就很难在众多的文献中脱颖而出,引起读者的关注。创新点可以是研究方法的创新、研究视角的创新、研究结论的创新等。例如,在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论文中,如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算法,能够显著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,那么这就是该论文的一个重要创新点。
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要明确指出研究的创新点,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。可以通过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,突出自己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和改进。例如,在摘要中可以写道“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XX方法,相比传统方法,该方法在XX方面具有显著优势,能够有效解决XX问题”。这样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论文的创新之处,提高论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。
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论文摘要写作误区,各位学者在进行论文摘要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雷!只有写出高质量的摘要,才能让论文在学术的舞台上绽放光彩,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关注,为学术交流和发展做出贡献。